率谷穴的准确位置图与作用

发布日期:2024-11-09 12:19    点击次数:94

率谷穴的准确位置图与作用

图片

穴位名

率谷 Shuàigǔ,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《银海精微》作率骨。《外台秘密》作蟀谷。别称耳尖。名解:率,有循、行之义。谷,泉出通川曰谷。穴在头侧骨与颞颥骨之合缝处,本经循此缝开动,其缝错综复杂、曲如蛇行。《孙子》:“夫用兵者,比方率然,率然者,常出之蛇也。”谷即缝也,因名此缝合处为率谷,故曰“率谷”。全身以“谷”定名的各穴均在肢体,仅有率谷高居头上,有如诸谷穴之范例。

经属

属足少阳胆经。是足太阳膀胱经、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。

定位与取法

定位:在头部,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.5寸,角孙直上方。

取法:角孙穴(在头部,将耳郭折叠上前,找到耳尖,耳尖直上入发际处就是角孙穴)直上2横指处就是。

剖解

穴下皮肤、皮下组织、耳上肌(提耳肌)、颞筋膜、颞肌。皮肤由下颌神经的耳颞神经散布。耳上肌是皮肌,起自帽状腱膜而止于耳廓软骨,其作用可上提耳廓,受面神经分支讹诈。在皮下组织内,有颞浅动、静脉和耳颞神经。

作用与主治

作用:平肝熄风,通经活络,镇惊止痛。

主治:头目疾患:如偏正头痛,晕厥,耳鸣,耳聋,吐逆,赤子急慢惊风,偏头痛,眼花,惊痫,当代又多用率谷穴调理血管性头痛,神经性耳聋,腮腺炎[],面瘫,顶骨结节部难堪,三叉神经痛,面神经麻木,胃炎,赤子高热惊厥等。

配伍

1、配风池穴、太阳穴治偏头痛。

2、配东说念主中穴、曲池穴、太冲穴治赤子惊风。

3、配足三里穴、中脘穴治吐逆。

4、配印堂穴、太冲穴、合谷穴治赤子急慢惊风、晕厥、耳鸣。

5、合作谷穴、足三里穴治流行性腮腺炎。

刺灸法

刺法:平刺0.5~0.8寸,局部有胀重感,并可进取方扩散。

灸法:盘曲灸3~5壮,或艾条灸5~10分钟。

推拿:由前向后推抹率谷穴50~100次,可止偏头痛。

文件摘记

《针灸甲乙经》:醉酒风热,发两角眩痛,不可饮食,烦满吐逆,率谷主之。

《铜东说念主腧穴针灸图经》:治膈胃寒痰,伤酒风,发脑两角强痛,不可饮食,烦满,吐逆不啻。

《类经图翼》:主治脑病,两端角痛,胃膈寒痰,尴尬吐逆,酒后皮风肤肿。

《针灸大成》:主痰气膈痛,脑两角强痛,头重,醉后酒风,皮肤肿,胃寒,饮食烦满,吐逆不啻。

《医宗金鉴》:伤酒吐逆,痰眩。

《玉龙歌》:偏正头风痛难医,丝竹金针亦可施,沿皮向后透率谷,一针两穴世间稀。 

本站仅提供存储事业,扫数实质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存害或侵权实质,请点击举报。